端午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,其起源有多种说法,其中最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,生活在战国时期,是楚国的一位大臣。他为了维护国家利益,曾经多次上书楚王,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,但却遭到了楚王的不信任和排挤。最终,楚国被外敌入侵,屈原不得已投江自尽,以此来表达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之心。
为了纪念屈原,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,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赛龙舟。据传说,在屈原投江自尽后,人们为了防止鱼虾吃掉他的尸体,就在江上划船放鞭炮,以此来驱赶鱼虾。后来,这个活动逐渐演变成了赛龙舟的形式,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。
除了纪念屈原外,端午节还有纪念伍子胥、曹娥等说法。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,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而逃到吴国,助吴国攻破楚国为父兄报仇。曹娥则是东汉时期会稽的孝女,因投江救父而闻名。这些传说和习俗反映了端午节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忠孝、爱国精神的崇尚。
端午节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,也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。自2008年起,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。2006年5月,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2009年9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,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。